新闻资讯

玻璃纤维行业拐点将至,整体需求逐步恢复

发布时间 : 2024-06-13  浏览次数 :
供需拐点
玻璃纤维行业经历了大约两年的下行期,随着许多企业出现亏损,行业供给发生了变化,一些落后产能已经退出市场。但对于主流企业来说,更多的是推迟了冷却、提前了不冷却和推迟了点火的时间,导致整体产量逐渐减少。同时,这个行业的需求依然充满活力,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整个行业的需求增长都非常迅速,尤其是随着全球PMI数据的改善,供需关系出现了拐点,表现为行业线上库存的显著下降。
具体分析一下。这个行业的周期性非常明显,成长性也很好,因为它能够替代一些钢材、板材和传统塑料。传统上,它的需求增速大约是GDP增速的两倍。可以看到,去年这个行业的全球增速仍然保持在5%左右。前几年,全球平均增速约为6%,有时会低1.4个百分点,有时则会更高,比如达到8%或更高。
其次,关于供给,整个行业的资金壁垒较高。以最近的价格上涨为例,价格从3000元涨到了4000元,仅在短短一周内。这意味着,以龙头企业为例,价格刚刚上涨了1000元。对于许多小企业来说,这仍然处于盈亏平衡点。但即使上涨了1000元,如果按照这个行业的资金投入来计算,也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收回投资。刚性供给更不用说,而且这个行业的全球集中度也相当高,因此整个行业的周期波动较大。
再来看需求,去年国内产量首次披露,其中普通热固性材料占比约为40%。最常听到的是直接杀和合股杀,这也是近期提价最多的产品,属于中低端市场。也知道,中低端市场的需求,如果从一季度来看,无论是基建还是房地产,情况都比较差。因此,这一板块的主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供给的减少。
接下来是风电用的直接杀,占比约为15%,也是一种直接杀。在普通直接杀和这种风电用直接杀之间,会有一些转换,但这仅限于龙头企业。因此,这类产品的价格也会跟随普通沙的价格进行调整。
第三个是热塑性纱,占比约为25%,主要用于汽车和少量家电。这一领域的需求可以说是过去几年中,下游增速最快的品类。剩下的是所说的细纱,制成布,分为电子布和工业布,称之为宝布。也知道,近期这一领域也出现了提价。总的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除了风电高磨砂的长期需求较多之外,其他类型的砂基本上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提价。特别是在3月25日,直接杀和5杀发布了提价函。
在3月上旬,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提价,以一些专用商和回补杀为代表。因此,在提价函发布之前,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出现降库。3月25日发布提价函后,补库的时间也不到一周。因此,认为3月份生产企业的库存下降,更大因素是需求改善,而非补库。然而,到了4月份,随着提价幅度的大幅上涨,认为下游补库的因素可能占据了一半甚至更高。
在3月份的提价中,熟悉的提价函预计直接杀提价200至300元,5杀提价300至400元。但截至今天,跟踪的主要数据显示,直接杀已经提价约800元,河谷杀提价约2000元。此外,在上一轮提价2至3毛钱之后,电子纱近期又出现了更大幅度的提价。因此,这一次的提价在历史上也比较特殊,短时间内提价幅度非常大。认为,一方面是供需关系有所改善,因为提价幅度越大的品类,都出现了结构性的供不应求。在3月份,跟踪到需求较好的是热塑性材料,也就是汽车和家电。另一个是出口,但实际上出口与热塑性材料有一定的重叠,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热塑性产品。因此,也可以从海关数据中看到,出口的热塑性材料短期增速非常快。
在4月份,这个行业的风电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的改善,因此整体需求仍在逐步恢复。其次,龙头企业的经营策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价格之所以能跌到如此低的水平,除了库存没有达到非常高的位置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龙头企业主动进行了价格战。那么在今年的提价幅度和时间点上,为什么会比大家预期的更早一些,实际上也与价格策略的变化有关,即不再主动进行价格战,而是顺应市场进行恢复性提价。
然而,在之前的玻璃纤维行业点评中也提到,整个玻璃纤维提价的必要条件一定是供需边际改善。如果仅靠企业联合,可能只能改变节奏。原因在于这个行业的下游主要是中大型客户,贸易商为辅。
02
玻纤行业周期性波动与前景
在当前背景下,若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至以往水平,理论上其股价也应回升至更高位置。然而,股价上涨最快的阶段通常是在市场预期价格上涨以及实际价格上涨的时期。这本质上与行业供给有关,供给并未受到限制。尽管在2021年,由于能源双控政策,行业投资增速放缓,但供给仍未受限。因此,随着价格上涨,如在半年或一年后,行业将陆续出现复产现象。若价格上涨过多,还可能引发新的生产点火,导致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
历史上,该行业的景气周期并不固定,并非一定是一年、一年半或两年。例如,在2014-2015年,房地产行业面临较大压力,但该行业却呈现上行趋势,主要由于汽车轻量化需求的增长。2017年下半年,国内外需求共振,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然而,到了2018年上半年,在高位维持半年后,中美贸易战导致海外需求恶化,价格随之下跌。从2020年中至2021年上半年,行业维持了近两年的上行周期。期间,无论是股价还是现货价格,都出现了一定波动,这与国内供给投资并非立即显现有关,但大规模的投产计划确实存在,导致股价波动。尽管后期价格创新高,但股价并未完全同步。
该行业被称为周期成长品,需求逻辑良好。当价格较低时,不仅会释放与整个制造业相关的经济需求,还可能产生新的需求,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品类。这可能导致股价提前于价格上涨,而库存的显著下降则具有指导意义。历史上,库存下降主要发生在二季度,相当于淡季。如果下降速度较快,那么在下半年旺季可能会更快。库存下降不仅是数量上的减少,更重要的是结合对未来供需方向的判断,以作为市场指引。
当前,整个行业处于何种位置?以中国巨石为例,除去次贷危机期间,其历史最低点出现在2014年,价格在400至500元之间。然而,在这一轮的一季度,价格已跌至200元,创下历史新低。同期,泰山玻纤、重庆国际等企业接近盈亏平衡,而山东玻纤等企业则出现亏损,幅度在700至800元之间。这导致今年一季度已出现亏损现金流。
若时间推移,从去年二季度开始亏损,连续四个季度亏损,而亏损现金流则从四季度持续至今年一季度,共计两个季度。市场期待,若亏损持续更久,是否会有更多企业退出。去年并未出现大规模退出,同时,如山东玻纤、内蒙古神华等企业仍有投产计划,但这仅代表部分企业。
从整个行业来看,去年下半年产量净减少。许多企业在现金流亏损时选择冷修或停产,这是目前行业的基础状况。长海的粗纱价格波动较小,部分原因是上海地区制品较多,价格波动可能内部消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海的许多制品针对利基市场,如电子布、风电纱织物和热塑短切毡等,这些产品因下游市场庞大且产品相对标准化,许多龙头企业已直接向下游延伸。然而,对于一些细分市场,尤其是建筑建材制品,长海在市场规模约十亿的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在行业中最为稳定且领先。
从三月份提价至今,价格每天都在变化。以中国巨石为例,粗纱的涨幅从200元提升至500元,甚至更高。电子布从不到0.2元提升至0.4至0.5元,四月份与三月份相比,环比增长超过一倍。五月份价格进一步上涨,业绩持续上修。目前认为,行业已不再处于底部,而是回归至合理水平。
截至当前,若五月份提价落实,预计五月中旬至下旬,小企业将达到盈亏平衡。以技术为代表的企业,粗纱涨幅可能达到800至1000元,电子布则为0.7至0.8元,这符合对第一阶段提价落地的预期。
是否会有进一步提价,取决于供需状况。历史上,当行业库存低于35天时,即处于合理水平以下,行业进入上行周期。通过与行业专家交流,了解到五月份第一周需求良好,库存状况可能较为乐观。若需求维持,行业可能已进入右侧,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对于周期成长品,研究其方向和趋势至关重要,仅从静态角度分析可能不够充分。
去年,行业新增产量为36万吨,而此前跟踪的数据接近50万吨。最终,新增产能与跟踪的数据相近,但落后产能未计入统计。行业公开数据显示,落后产能退出7万吨,主要是干法产能。然而,通过与地方政府交流,实际退出的落后产能可能更多。
03
玻纤产能调整与市场前景
在当前市场中,由于部分落后的电源产能以及小规模产能的不稳定运行,导致这些产能难以被准确统计。这解释了为何近期低端市场的价格上涨,该趋势自今年3月初便已开始显现。供给端的改善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基础。其次,关于产能的新增情况,去年山东玻纤和内蒙古申后等企业的投产计划经历了多次推迟,从年终推迟至下半年,甚至年底,这一过程中产能的增长并不稳定。然而,除了这两家企业外,整个行业还经历了一定程度的产能缩减。去年全年新增产量达到36万吨,但其中一半是2022年投产后的影响,而2023年当年新增的产量实际上不足20万吨。特别是下半年,新材金牛、内江华联、九鼎新材以及NEG等企业出现了产能缩减,总计减少了二十多万吨。
展望今年,预计将有五条生产线进行修复,同时也会有新的产能投产。例如,山东玻纤已于一月份投产,净增产能达到9万吨。内蒙古天皓也计划在今年三月份投产,增加12万吨产能,但其影响可能会延后至六月份,因为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期。接下来,淮安的生产线也将投产,同时可能会有后续的冷修计划。泰山魔仙在下半年计划在太原投产新的生产线,并进行一线二线的滚动冷修。因此,从有效产量的角度来看,新增产能相对较少。
此外,长安股份计划在今年年中增加15万吨的产能,同时也会有万吨级的轮休。据此预测,五月至六月份,单月产量可能会增加1到2万吨。进一步展望,邢台金牛和中国巨石的九江项目可能会使单月产量再增加2到3万吨,但这可能要等到今年四季度甚至明年。因此,认为今年6月至7月将是产能增长的集中考验期。然而,鉴于目前库存的增长速度,即使单月产能增加2万吨,也有望被市场充分消化,所以需要密切关注整体市场走向。
总体来看,今年全年新增产能预计将超过一百万吨,其中很多是上一轮投产计划的推迟。在投产过程中,许多企业也进行了冷修,导致今年产能的净增长预计为50万吨。而从有效产量的角度来看,这一数字将不到30万吨。这是今年产能增长的基本情况。在年初的预测可能略高,主要是因为实际的冷修数量超出了的预期。
04
玻纤需求增长与供给优化
以汽车行业为例,尽管整体汽车产量呈现个位数增长,但单车塑料用量正逐渐上升。海外单车塑料用量约为250千克,而国内之前为150千克,现在也在逐步增加。塑料种类繁多,其中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占比大约15%。近年来,由于长纤维和工艺创新,玻纤性能显著提升,其在塑料中的占比也在缓慢增加。
公益创新的本质在于提升复合材料中纤维含量,例如,过去玻纤与树脂的比例可能是3:7,而随着工业创新,这一比例可能变为5:5,甚至7:3。例如,光伏边框中玻纤含量可达70%至80%,这是典型的拉挤工艺。风电叶片的主梁工艺也使得玻纤含量提升。这些因素导致汽车行业的需求增长率可能超过产量增长率,达到10%至15%。
全球玻纤需求去年约为1000万吨,中国产量占全球的70%,约700多万吨。通过计算国内产量减去进出口和库存变动,得出表观需求约为500多万吨,意味着国内需求占全球的一半。供给方面,玻纤是全球化的,出口量大,与全球制造业周期紧密相关。过去几年,玻纤价格与全球PMI的相关性大约滞后1至2个季度。由于价格战,需求尚未完全恢复,但趋势是确定性上升。
国内需求去年约为25万吨,其中四分之一是出口。与三年前相比,出口比例下降,主要原因是社会卫生安全问题和欧洲需求下降,后者受到俄乌战争和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海关数据显示出口需求有所恢复。今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0%,三月份增长50%,四月份延续了这一增速。去年出口量为180多万吨,今年预计增长十几万吨,对行业的拉动作用约为15至20万吨。
风电和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去年表现良好,今年预计也将持续增长。风电产业链一季度下滑较多,但四月份恢复显著,预计今年需求增长20%。热塑性与全球新能源汽车高度相关,今年需求预计略好于去年。电子行业去年下滑较多,但今年预计持平或略增。建筑建材行业去年下滑,今年预计略有改善。船舶需求改善明显,海运恢复和国内游艇、渔船的玻纤渗透率提升是主要因素。
供给方面,由于过去几年的底部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巨石公司的猛烈投产和港台资企业的配套产业,导致行业底部时间较长。巨石的市占率从6%提升至25%左右,单位成本优势明显。公司盈利时间较长,而同行可能长时间亏损。电子纱行业景气度看好,下游PCB企业订单改善和提价动作预示着电子纱价格可能上涨。